日常,父母会遇见这种情况,孩子生病前性格活力四射,可是生病后性情会来个180度的大转弯,变得闷声不响,羞答答。难道一场病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个性吗?
专家表示:患病,特别是患慢性病的孩子,在康复后,性格会变得任性、乖张,甚至出现一些从未有过的怪癖。这种性格的改变直接反映出孩子心理上的缺点。
孩子患病后,总是更遭到家人关爱,有时近于娇惯。大人言听计从,每件事由着孩子来,无形中助长了他的任性。病情好转后,孩子仍然企求得到爸爸妈妈的这种关心,一旦得不到满足,就会撒娇、发脾气。另外一个原因是,对孩子来讲,医院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。患病住院后,那里的设施、医护职员的着装,都和平常见到的不太一样,检查、治疗的过程,也大大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方法。他们总是因此感到茫然,无所适从。年龄小的孩子会感到恐惧,大哭大闹;大一点的孩子则表现为焦虑不安
防止孩子大病初愈后又得心病的办法
提升病儿的适应能力
以孩子易懂的方法说明生病的缘由,告诉他到医院看病、治疗的重要程度,减轻其心理负担,积极配合医护职员的治疗,帮助他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。
照顾病儿生活有分寸
对于病程长,需要久治、久养的孩子,依据病情轻重,安排好起居生活,防止培养懒散习惯。孩子的饮食需要特别照顾,但不可过分迁就。让孩子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和游戏,可以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,不过,应防止因过份贪玩而疲劳。
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
依据孩子的年龄和疾病恢复状况,需要他达到同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。这对于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,维持乐观情绪、缩小与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很必要。
丰富病儿的精神生活
孩子生病后活动的空间降低,可依据他的不同年龄创造条件,为他创造适合的游戏、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。